第二百四十二章 孔子著书(1/ 2)
杨拓所言四部经典,除了神农圣皇所留的神农本草经。剩余三部,共计不过一百卷,乃是杨拓数百年的成果。
为何只有这几部学说?
作为一个来自信息大爆炸时期的现代人,他所见过,听过,读过的书籍何其之多。
纵然大多数都是一扫而过,并未牢记。但是他如今修行有成,就算是一晃而过的文字,都能记忆犹新。
所以,并非杨拓不会其他的学说,不论是法、墨,亦或是纵横之术,兵家之策,他都能言说一二,就算教导弟子,也是够用。
然而,他却不能这么做。一来他并未融会贯通,化为己用。二来,众多大能下界,就是为这百家学说。
他既然已经选定了史家,就不能再三心二意。至于每种都想占一点,那是取死之道。
不过事情并非绝对,他虽只有此四部经典,但是若有人求教,他也不是不能传授其他的知识。
对于孔子等人也是一样,若是孔子能够明白其中的门道,前来求教,他也是乐于传授。
毕竟,此次出山的目的就是传播学说。只要分清主次,不要贪得无厌,陷入无尽的因果纠缠之中难以自拔,就不会有什么问题。
杨拓对于孔子的突然到来,也有些意外。不过既然已经来了,他就要好好的想一想,接下来该怎么做。
自此,孔子与其弟子,就留在这泰山书院研习经典。泰山书院的人气,一下就增加了不少。
时间就这么慢慢流淌,孔子不时会前来请教一些问题,大多数的时间,都待在御书楼学习。
在这学习的过程之中,他也产生了种种想法。杨拓所著之书简,也为其提供了方向,他也兴起了著书立传的心思。
正所谓大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,虽久不废,此之谓不朽。
孔子到了如今的层次,也想要将自己的思想传播出去。若是能够完成立言之不朽,更是意外之喜。
不过一来就自己撰写,其中的难度不言而喻。于是,他打算先修订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,这些是他数十年来的积累。
尤其是《礼》,在孔子心中有着不一样的地位。
孔子追求“仁”,而“仁”的客观标准,在孔子心中则是“礼”,“克己复礼为仁”。
所谓“克己复礼”,就是要求人们,自觉地约束自己,在既定的位置上以礼的标准,正确地处理上下左右的关系。
如为父要慈,为子要孝,为友要信,为臣要忠,为君要善,要爱民。
这样一来,每个人都在“礼”的约束之下,如果人们都恪守这些“礼”,履行其道德责任,社会就稳定,反之,秩序受到破坏,社会便动荡不安。
孔子对如今天下的局势十分不满,他认为天下动荡,诸侯纷争,皆是因为“礼”有所失。
若是能够恢复上古之礼,各守己道,则天下再无纷争,百姓安居乐业。
杨拓虽不觉得“礼”能够解决所有问题,但是也不会阻止。礼于人族的教化,还是利大于弊。
孔子与一众弟子在书院之中,耗费数年时间,先后修订了《诗》《书》《礼》《乐》,然而孔子唯独重礼。
这一次长时间的修订,也将孔子的思想打磨成熟。欲施仁,先学礼。
孔子等人,著成四书之后,不由大为高兴。孔子忙将四部书简,呈于杨拓,请他一观。
杨拓看着眼前的四部经典,心中也是感慨万千。这些书简都是人族的瑰宝,代表着人族文化的传承。
他就算未曾观测人道长河,也知道此四书一成,人族的气运必定又有一个较大的提升。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